醫界研究顯示,維生素B6有助提升重症患者的免疫力,而維生素B6、B12加上葉酸(俗稱B群)則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甚至對有心臟病或已發病的患者都有協助改善和緩解的效果。 不過,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教授黃怡嘉強調,維生素絕非越多越好。既使是相對於油溶性維生素較安全的水溶性B群,長期過量攝取也會有問題。衛生署建議一般成人每日攝取量為一.三到一.五毫克,一天攝取超過二百毫克、吃上一、二年,可能出現神經病變。 她認為,坊間販售的B群維生素劑量都太高,她個人的做法為減半再加周休二日,以不要每天服用為準,以免有攝取過量之虞。 |
目前分類:健康新知&醫療保健 (90)
- Jun 16 Sat 2007 22:09
補充B群顧心臟,但過量易神經病變
- Jun 15 Fri 2007 23:06
找周公作好夢
你知道睡夢中的人也會搞怪嗎?
千奇百怪的症狀讓你愈睡愈累,
這裡教您睡覺妙招,讓你一覺到天明!
睡眠時,人們用不同的方式活動,看似平靜的表情下,正風起雲湧。根據國際睡眠疾病分類,與睡眠有關的疾病達84種,其中各種千奇百怪的症狀,錯綜複雜,令人嘆為觀止,也成了許多小說、電影取材的素材。
★夢遊睡眠時的旅行
一般人睡覺時會作夢,頂多說夢話,但不會有所行動,這是因為下視丘的中樞會抑制睡眠時肌肉活動,夢遊者的這個部位發生問題,於是發生睡覺起身活動的情形,而醒來後對自己睡夢中的行為完全沒有印象與記憶。
夢遊發生的時間多在入睡後1.5~2小時間,夢遊中的行為通常不會太細膩繁複,常見的是走動;而有一種夢遊者會在睡眠中打開冰箱吃東西,是另一種「睡眠貪食症」,臨床上與夢遊有別。
至於有些罕見的案例,是在睡眠中執行殺人等犯罪行為,而清醒時同樣完全不知情,這是另一種「快速動眼期行為異常」的症狀,是發生在剛入睡、容易作夢的「快速動眼期」與夢遊的機制不同。
★鬼壓床不是靈異經驗
- Jun 15 Fri 2007 22:22
強化免疫能力,補充優質蛋白質
▓小小的細菌 大大的危害 |
- Jun 15 Fri 2007 22:16
你是好人嗎?小心情緒過勞(反撲!)
她是我的一位新病人。在這家公司工作快10年的她,是大家公認的大好人。不僅能力強、脾氣好,而且她似乎有一種魔力,能讓同事們願意將心事講出來給她聽。不僅在工作上是如此,她的許多朋友也都將她當成傾訴心裡秘密的對象,她一直都以自己擁有這種能力為傲。 直到最近她發覺自己似乎有些地方不對勁了。首先,她越來越容易失眠,這種情況幾乎不曾出現過。其次,她變的容易哭泣,有好幾次她如同往常在聆聽同事抱怨一些瑣事時,她竟然反常地當著同事的面啜泣起來,把這些同事嚇得手足無措。還有她發現自己突然食慾大減,體重也少了5、6公斤。她懷疑自己是否換了憂鬱症,因此前來求診。 |
- Jun 15 Fri 2007 22:13
駐顏法則,吃清淡、保持愉快
身材高身兆,有著人人稱羡的「好身材」,雖然已經是「一個半」(有一個還在肚子裡)孫子的阿嬤,永信藥品副董事長李玲津,卻駐顏有術,完全看不出來她到底幾歲?問年齡,她總是笑著要別人猜,李玲津說,只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會看起來年輕。
其實,身為國內藥品大廠的第二代,李玲津除了「保持心情愉快」,養生之道早已根深柢固,她吃得清淡,食物大都挑選多纖、少糖、少油、味道不重,早餐喝豆漿,含有大豆黃酮素,若是出國,就把青菜沙拉、優格、榖類混在一起吃,種類多,但每一項都少量。
李玲津午餐吃得少,只喝熱可可加麥片,她說,以前吃太多肉食,下午反而造成身體不清爽,昏昏沉沉,現在輕鬆多了,思緒也清楚,至於晚餐,則會吃點魚或肉類。她強調,絕不吃油炸食物,也不吃皮。
當然,飲食習慣顧好外,還得配合運動,李玲津認為一定要養成「隨時運動的習慣」,能走路就走路,像是爬樓梯,下樓要慢,保護關節,上樓普通速度,但可以加重物,提個東西上樓,訓練手臂;另外,李玲津偶爾也打打高爾夫球,也算是走路運動。
而已經60歲的她,當然也面臨一般婦女的更年期,不過,她吃點保養品,且有適當的運動,睡眠品質都不差。李玲津說,她睡眠沒有固定時間,但起碼睡7至8個小時,如果今天應酬晚了,只能睡5個小時,那就在假日時,她會去補回少睡的3個小時,所以,有時晚上7點多就上床睡覺了。
- Jun 15 Fri 2007 21:53
常見疾病之中醫飲食禁忌
★一般禁忌
◎ 冰、竹筍、糯米、辣椒、豆類、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 服用中藥時需與西藥或茶間隔兩小時。
★特別禁忌
◎ 一般感冒忌橘子、籚筍汁、冰。
◎ 咳嗽忌冷水、橘子、冰淇淋、冰、鹹魚。
- Jun 15 Fri 2007 21:51
腦袋不靈光,原來是腦神經缺營養
如果腦袋靈光、做事有效率的人,忽然常常腦袋一片空白、丟三落四的,專家提醒,可能是腦部神經的養分缺乏,造成工作上的障礙,均衡的飲食與補充睡眠很重要。 「我受不了啦!」一位現年36歲雜誌主編張先生,午夜夢迴時,常在心中吶喊。工作多年,發現自己腦力明顯退步,最近長官開會交代的事常常一回到座位上就忘得一乾二淨,甚至打電話撥通後,竟不知道自己要作啥。常被上司嚴詞責難,面臨事業低潮,日前差一點自殘,種種逆境讓他眉頭深鎖。經專業醫師診治、建議後,已恢復正常工作水平。 國家衛生研究院處長、也是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的賴基銘醫師表示,長期的熬夜、編務的壓力下,三餐作息不正常,影響大腦神經網路傳遞訊息的效率,使大腦對來自外在環境的刺激反應變慢,導致晃神,進而影響到工作績效。 |
- Jun 15 Fri 2007 21:49
別讓「過勞死」找上你
去年在護理界,驚聞兩位臨床護理精英,年僅30餘歲,正值人生的壯年期,卻分別於下班後趕交醫院所需之評鑑資料,於午夜時分猝死於電腦桌前,來不及向親人道別,更來不及為人生寫下註解,留下稚兒幼女,以及措手不及的伴侶,撒手而去,目睹此情此景令人唏噓不已!照理說,醫護人員應對健康問題最敏感,也最熟悉醫療保健的知識,何以仍無法預防過勞死的侵襲?足見此問題的嚴重性,值得今日的工作族群重視。
過勞死這個名詞源自日本,近15年才被醫界正式命名。意旨年輕者於承受極度的心理與生理的壓力負荷下,突然發生心臟、血管與腦血管病變,在缺乏即時休息與營養補充下,導致細胞快速老化,當以上負荷超過身體一定限度時,致使生理機能崩潰而急速致死。此現象於日本醫界提出後,已成為職場中的隱性殺手,據世界衛生組織相關研究顯示:過勞死之案例中,多在20~45歲間的壯年期,男性多於女性。
近年來,在競爭壓力日趨嚴重的台灣職場,各企業均有裁員的動作,致使工作者須分擔原本同仁的工作量,致使工作時間明顯延長。在台灣,人們普遍認為「要成功必須勤奮工作」,加上工作與生活無法切割,因不懂得如何調配生活與休閒,或忽視身體所發出的危險警訊,過勞死之案例時有所聞;例如:高科技產業中的年輕工程師、急於升等的大學年輕教授、勤務過多的警察或醫護工作者等均有許多案例提出,以上猝死者雖職業不同,但工作型態卻極為類似,都是工時長、壓力大,以及工作時間不規律的工作型態。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最近公布全球最具競爭國家的報告中指出:台灣勞動力人口每年工作時數達2282小時,與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也是工作時數最長的國家。足見台灣於創造經濟奇蹟下,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如:積勞成疾、心臟病患日增、離婚率快速上升、人際關係緊張與親子關係疏離等。現今工作族若要預防過勞死的侵襲,須重視以下建議:
- Jun 15 Fri 2007 19:58
夏日6招常保脾胃安康
夏天容易吃壞肚子,陣陣襲來的腹痛如絞誰都曉得不好受,該如何保養腸胃?
好熱好熱!來一杯冰飲、一碗刨冰,的確使人瞬間涼快到底,但可能因而傷了腸胃。
夏季是天地間暑氣最盛、氣溫最高的季節。黃帝內經上說:「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加上五月開始進入梅雨季節,濕氣漸重。外在環境於是呈現「暑邪」和「濕邪」並存,「這兩種邪氣對腸胃功能有直接的不良影響,」林口長庚中醫部部主任楊賢鴻說。
盛夏防暑邪 長夏防濕邪
夏日炎炎氣溫不斷飆高,身體的代謝機能處於顛峰狀態,大量流汗後灌冰水還是口乾舌燥,高溫讓人食慾不振、容易疲倦,補充過量水分和冰品容易稀釋胃液,反使腸胃道的環境改變,影響正常運作。
在這種內外交攻情況下,若又忽略了飲食衛生,難怪腸胃道毛病在夏季時有耳聞。
- Jun 14 Thu 2007 17:32
又溼又熱也會中暑 中醫消暑有道
■溼熱無法排汗 引起中暑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在酷暑下日曬過度才會中暑,其實,待在潮溼悶熱的環境也會導致中暑。台北市漢方中醫診所卓資彬醫師表示,台灣氣候本來就很潮溼,最近因梅雨季天天下雨,有些民眾抱怨身體悶得都快發霉了,他指出,外界環境太潮溼,身體排汗功能會受影響,當體內溼氣高熱無法宣洩,就容易出現頭昏腦脹、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等中暑的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說,除了在太陽底下曝曬,長時間待在密閉悶熱的環境中工作,若或是整天在冷氣房中,體內的高熱無法藉由排汗代謝,都會出現中暑、甚至熱衰竭的情形。
- Jun 11 Mon 2007 16:21
徹底遠離暈眩
眩暈令人感到天旋地轉、掉入深谷,發作時就如世界末日來臨,極度不適、驚慌。
台灣大概10個人中就有一人有眩暈,其中又以老人和女性居多。
為什麼會眩暈?能不能避免?
「眩暈」發作起來令人恐懼與發狂。
1888年末,法國南方阿爾鎮上,孤獨又熱切渴望愛情的梵谷再次受挫,他拿著鋒利的刀片尾隨於正在散步的高更之後,深怕高更會離他而去。
高更最後還是悄悄地離開阿爾鎮,連一聲告別也沒有。梵谷激動地拿刀割下自己的右耳送去給他喜愛的妓女,再畫下右耳紮繃帶的自畫像。
- Jun 11 Mon 2007 15:44
好中醫哪裡找?
看病像算命?從傳統到現在,中醫的樣貌不斷在改變,什麼樣的中醫才是好中醫?
四十多歲瘦高憂鬱的中年人,無精打采的用手托著下顎,眉頭緊鎖。
「唉,醫生,我暗時不能睏,嘴乾。」
「你人會覺得疲勞喔!」
「對。」站在一旁的太太邊拍著先生的肩,邊解釋先生一直服用醫師開的安眠藥和鎮靜劑。
- Jun 11 Mon 2007 15:34
中醫如何保肝、養肝?
肝火大表示肝不好?中西醫對肝的觀點迥異,養肝、保肝,首先要知道自己保的是哪一種肝。
老「醫生,我口乾舌躁、肝火旺,是不是肝功能不好?」
臨床上聽過無數抱怨,愛開玩笑的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理事長許金川,忍不住搖頭嘆道:「國人說的肝與正統醫學的肝,有很大的差別。」
此肝非彼肝,問題倒底在哪裡?
- Jun 11 Mon 2007 01:02
辦公室讓你頭痛、咳嗽好不了?
台灣有82%的上班族在辦公室經常感到頭痛、疲倦甚至噁心,12%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辦公室可能是讓你生病的原因嗎?可以如何改善?
康健雜誌 作者/李宜蓁
一般人大概以為就算天塌下來也改變不了行政院長游錫堃那一臉敦厚笑意。他當然會發怒,但料想不到對象竟是行政院大樓。
「我在宜蘭不會發脾氣,為什麼來到行政院辦公,每到下午就拚命想發脾氣,」游錫堃曾對同仁抱怨,一定是行政院大樓的空氣出了問題。
其實台灣有三成五以上的上班族和游錫堃一樣不滿意辦公室的環境。
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調查發現,全台灣有82%的上班族在辦公室經常感到頭痛、疲倦甚至噁心,12%的上班族甚至天天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包括打噴嚏、喉嚨乾燥、眼睛鼻子過敏、頭痛、昏昏欲睡、容易疲倦、咳嗽、氣喘、皮膚發癢、情緒起伏大……等等。
- Jun 11 Mon 2007 00:57
夜貓子上班族-10招避免過勞死
24小時營業在台灣愈來愈猖狂,造成有人在睡覺時,總有人在工作。
這群輪班工作人往往睡不好、吃不好,甚至罹癌機率比一般人高。
你是這群人嗎?如何保健才能永保安康?
三更半夜,台灣人可以去健身房健身,到眼鏡行修眼鏡,到書店買書,獸醫門診也照開,網咖、超商從不打烊,就算午夜臨時想買蛋糕,幫壽星慶生,也不是問題。
不打烊的24小時經濟型態,尤其是金融、科技、服務等行業,配合歐美時區或客戶時間,造成有人在睡覺時,總有許多人還在工作。美國的調查發現,每五個工作人中,就有一人是輪班工作者。
雖然二十四小時營業為大家帶來便利,但也帶來影響。英國的科學家認為,「24小時的社會」對健康影響程度如同「吸菸」。
- Jun 11 Mon 2007 00:27
6個你常犯的營養迷思
「每天一定要喝8杯水」、「綜合維他命有益健康」、「吃宵夜一定會發胖」……,專家的意見可能徹底改變這些你深信的健康原則。
每天要喝8杯水?
大多數人認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
但近幾年,國外有些報導提出不同意見。有專家指出,不一定每天必須喝足8杯水,喝太多水也會為身體帶來麻煩。
一向反對每天要喝足8杯水的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認為,喝水和攝取熱量一樣,「需要多少,就補充多少,」他更直指,目前根本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說,多喝水就能多排毒。而且,水喝太多,有電解質不平衡(鈉、鉀離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維生素(如B群及C)容易流失等問題。
究竟太多、太少是指多少量?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才恰當?
- Jun 10 Sun 2007 07:45
睡到自然醒的7個關鍵
睡到自然醒,是人生一大樂事,對總是睡不夠的台灣人來說,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有七個起床儀式,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天氣愈來愈涼,一早要爬出溫暖的被窩,真是一大酷刑。
更何況台灣人總是睡不夠。根據最近一項比較兩岸三地台北、上海、香港睡眠品質的調查,台北人睡得最少,平均一天只睡7.7小時。
如果你總是快要遲到了,才費力地起床,一整天無精打采、哈欠連連,你需要的是儘快設定起床的儀式,這些儀式將能幫助你不用調鬧鐘,也能愉悅地睜開眼睛。
改變總是比較困難,但想想看,每天起床的時間是一天的開始,如果能快樂地起床,一天必能心情舒暢。
- Jun 08 Fri 2007 19:31
超自然與簡易的自我情緒管理
人的一生總有起伏,就如同風箏受到風的強弱而有高低。這是件極自然與平常的事,但大多數深陷其境的人,往往總是徬徨不已,甚至失去面對現實的勇氣。印度最偉大的詩人,也是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泰戈爾,曾說過:『生命的意義,在創造繼起的生命』。
隨著經濟成長與競爭的腳步,身為現代人的今天,所面臨的挑戰,從學業、工作機會、戀愛、開創事業、婚姻、夫妻相處、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等,甚至更年期、空巢期…等種種困擾,多多少少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結果如何,就看每個人是如何利用個人的智慧去化解每一段過程。而在此生命的競技場上殘留下的零碎骸骨就是憂鬱症、壓力症、暴力症、躁鬱症…了。
簡易式自我情緒管理小撇步
- 要保持健康的體能狀態。如每年或定期的身體檢查,因為身體病痛是影響情緒的主要關鍵。
- Jun 08 Fri 2007 19:18
練習快樂技巧,工作更有效率
日前看到新聞報導,一位五年級的小女生以自盡的方式結束生命,姑且不論其細部原因,我相信她一定不是一個快樂孩子。快樂彷彿成為現代人的奢侈,其實快樂是一種感受,也是一種能力,能藉由練習產生,但在高度生活壓力下的人們,往往疏忽甚至遺忘學習快樂。 |
- Jun 08 Fri 2007 19:14
你壓力大嗎?醫師教你減壓DIY
你壓力大嗎?絕大多數人肯定會回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