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法門一:彼此體諒>  有人關心是幸福,能關心別人則是有福

 

 

現在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的情況並不多見,但隨著人口老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時,以後家中有老人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多。不管是隔一代、 隔兩代,甚至隔三代,與家中年老長輩的相處是一大學問。老人由於已從職場退休下來,加上身體機能不斷地退化,心理承受著極大的恐慌與寂寞;如果又不懂得安 排自己的生活,這種孤寂感會加劇,進而轉變成依賴與控制慾。所以俗諺說:「老人小孩性」,他們需要被哄、被關心。

 

當晚輩的如果能夠體諒他們的心理變化,時常對長輩噓寒問暖、說說好聽話,對待他們有耐心的話,不管是父母子女或是公婆媳婦之間的磨擦都會減少許多,而孫子輩也會學習到與長輩相處的模式。因此有句話說:「照顧老人就是照顧自己的未來。」

 

<法門二:互相尊重容忍>  珍惜別人的心意,勝於物質上的計較

 

 

夫妻間因為太親密,以致於常常忽略了基本的禮貌與尊重。明明是關心,卻用粗聲粗氣來表達:「衣服穿得那麼少,你看現在感冒了喔,早 告訴過你衣服要多穿一點,真是自討苦吃。」明明是提醒,卻演變成指責:「你的燈又不關了,很浪費,你知不知道?」往往一句話就演變成夫妻吵架,明明是好意 卻變成吵架的導火線,接著新愁舊恨一擁而上;修養差的、忍功不好的,甚至還打起架來。

 

一句話可以導致一個家庭破碎,這完全肇因於沒有距離。夫妻還是兩個不同的獨立個體,歌詞裡的「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僅限於熱戀與理想中;現實居家生活裡,尊重對方是個獨立個體,也有其自尊與想法,才是婚姻長久之道。

 

有人形容夫妻之間的相處應該像跳探戈,你進我退,我進你退,說穿了就是容忍的功夫。牙齒和舌頭有時也會打架,何況是兩個來自不同家 庭背景的人?首先要認知,「忍」不是畏懼或退縮,「忍」是有意識的退讓,是成熟人格才有的行為;但也不是隨便亂忍,要有智慧方法,否則也會造成對方「軟土 深掘」,甚至產生不可挽回的悲劇。像是家暴,當第一次家暴時就要尋求協助,因為有一就有二,而為了小孩容忍更不需要,因為小孩也不想生活在暴力的陰影下。

 

可是,如果長輩一味地要求晚輩一定要順從自己,也會造成晚輩很大的壓力與負擔。因為晚輩除了陪伴老人之外,還要負擔生計、照顧小 孩,張羅家事、維繫夫妻感情......。所以如何成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就要靠長輩的智慧了。能夠體諒晚輩的難處,適時地提供協助與建議,決定權還 是留給晚輩。晚輩則要尊重長輩,做重大決定時,最好與長輩商量,聽聽他們的意見再來做決定。

 

<法門三:真正的雙向溝通>  少說教、多傾聽,真正接納孩子的想法

 

 

父母常常以「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來管教孩子,但孩子往往不受教。尤其現在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上一代的管教方式移植在下一代 身上,成功機率很低。因此親子關係也搞得很緊繃。少說教、多傾聽,真正接納孩子的想法,只要他不犯法、不傷害自己和別人就好了。「少管」可是一門藝術呢! 親子間的溝通也要是雙向的,父母應該以朋友的身分傾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批判或否決他的想法。好的想法鼓勵他,不好的想法則慢慢地引導他往正確的方向去思 考。

 

現今社會「少子化」和「朋友化」的結果,過寵和想拉進親子間的距離,也導致基本倫理的過度模糊,有一點父不父、子不子的情況發生,還有人戲稱「現代父母是孝子──孝順子女」。其實父母子女之間該有的倫常分際還是要有,對父母要有一定的敬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近年來發生多起父母因為經濟壓力而攜帶子女自殺的案例,他們的理由大都是:不想讓孩子再受苦、怕孩子沒人 照顧。這種以「愛」之名行「殺生」之實,完全沒有徵詢孩子的意願與想法,更沒有負起做父母照顧子女的責任,實在很要不得!當父母除了要有愛,還要有肩膀, 夠堅強,能負起責任。有問題無法解決時,要懂得求救,不要為了面子或其他心結而走上絕路。活著就有希望!像魏家人「一碗麵」的故事,他們雖然接受了大家的 資助,但也以他們能夠做到的能力回饋了社會。轉念只在一瞬間。

 

<法門四:惜緣重倫常>  有緣成為家人應惜緣,凡事不斤斤計較

 

 

父母最大的安慰,應該是手足之間能夠互相提攜照顧;最不忍見到的,則是兄弟姐妹間彼此爭吵、互不往來,如同仇人一般。但做父母的往 往忽略了,自己對待每一個子女的態度,是手足間是否和樂、團結的重要關鍵。曾經有一個家庭,因為父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加上母親較疼愛長子,父親為了平衡 就特別疼愛次子。從小,這三名子女就在不平等的愛中長大,心中已埋下不平衡的種子;長大之後,父母需要有人奉養時,三個子女就開始推諉誰比較受寵、誰得的 財產比較多、誰應該奉養,口出惡言,甚至撕破臉,真是人倫悲劇。因果現前,怎可不慎!

 

這是父母的疏失,加上子女間的愛計較所造成的結果。如果手足間能轉念想:有緣才能成為兄弟姊妹,應該好好惜緣,不要為了區區小事而斤斤計較的話,即使父母偏心,也不至於造成兄弟反目。

 

「兄友弟恭」是基本倫常,應該要一代傳一代。現在社會太講究平等,使得一些該有的分際都蕩然無存!沒有了倫常,一些脫序的行為就會 出現──手足互告侵占財產、孫子搶劫阿?的錢財、媳婦殺婆婆罵公公,這樣的社會想必也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重拾家庭倫常,才是家庭正常的保障和社會安定的基 石。

 

Copyright © 2008 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  心六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r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