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70年代末期,電腦逐漸普及後,就有不少電腦族抱怨各種病狀,尤其在北歐的挪威報告所謂電腦終端機引起的不明皮膚疹,並於1982年正式報告,引起騷動。原始報告中指出電腦終端機工作時,會引起兩頰暫時性發紅,偶爾也會引起丘疹。

但瑞典在隨後從事的流行病學調查中,發現了酒糟、脂漏性皮膚炎,及痤瘡,在這群工作者中較多。並重新檢視原本挪威的患者,發現是酒糟及口圍炎,而不是甚麼新的奇怪皮膚病。

至於為何會有此種現象,也有學者作了研究,發現目前的電腦終端機,並不會有X光輻射,紫外線ABC的量也僅有現行瑞典工作安全的1%(UVA 10W/m2, UVBC 30J/m2),所以不太可能是惡化因素。另外靜電引起的灰塵吸附,沉澱在臉上,也沒有確實的證據。

目前也發現許多室內工作者都有相同的抱怨,室內空調、電敏感(電磁波)”electrical hypersensitivity (EH)”、密閉大樓(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 都被認為有關,但所謂電敏感患者的癒後似乎比傳統的電腦終端機徵候群患者癒後差,特別是在女性。

1998年瑞典根據3000名隨機工作者的調查,2006年發表的報告,分析了25種VDU、EH、SBS的常見症狀如疲倦、頭重、頭痛、噁心、頭昏、無法集中精神、眼睛乾澀不適、鼻子不適、喉嚨乾、眼睛癢、臉乾、臉潮紅、臉部刺癢緊繃、身體癢及其他症狀(心臟不適、心悸、胸痛、喘不過氣、關節腫脹、咽喉異物感、口腔灼熱、手腳冰冷、頸或肩背痛)。發現在症狀上,三種後群稍有不同,每天在螢幕前工作4小時以上者較易有所謂電腦終端機徵候群。

目前則是對電磁波、螢幕閃光及工作壓力的影響,做進一步研究。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蔡呈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eryl 的頭像
    Beryl

    Beryl′ 分享屋

    Bery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